10月10日,海关总署举行例行记者通报会。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党晓红,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成石,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太广,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何军介绍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并答记者问。
今年4月,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组织部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0个重点城市,集中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我们紧密结合地方发展诉求和广大企业关切,出台6方面32项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培树打造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各有关地方政府和各海关单位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狠抓推进落实。江苏、广东、山东、河北省以试点城市为引领,将专项行动拓展至全省范围部署实施。各地、各海关围绕专项行动国家层面“规定动作”各项任务,结合实际出台细化落实措施973项;其中,地方政府推出482项、各海关单位推出491项。目前,专项行动已取得积极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升全链条通关效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我们着力抓好压缩检验检疫审批时长、提高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等工作。一是检验检疫审批许可时长有效压缩。比如,深圳、厦门等海关实施检疫审批“即报即审”,深圳、海口等海关对符合要求的食品检验检疫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二是鲜活农产品、冷链产品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南京、合肥等海关建立鲜活农产品通关“绿色通道”,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深圳海关创新开发“e签发”模块,对符合条件的冷链产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实现即时签发。天津海关综合运用多项便利化措施,保障北方地区首条南美“车厘子快线”顺利开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运抵口岸后最快5小时内到达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果市场,丰富百姓“果篮子”。三是区域物流一体化深化发展。上海持续推进以外港作为货物接卸地和延伸地的“联动接卸”监管模式,经上海口岸转关货物已覆盖长江流域各水运口岸,深化长三角区域通关便利化协作,今年1—8月上海港实施“联动接卸”模式业务同比增长24.6%。沈阳海关积极推动综保区与跨境班列“区港直通”等改革举措,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发运货物种类突破300种。济南海关创新实施“空侧直通”监管模式,整合重构提货、短驳、卸货等作业环节,实现航空口岸国际与国内区域的直通作业,压减空运物流时间70%。上海、宁波、大连等海关大力推进“离港确认”模式应用,相比传统转关进口申报流程,“离港确认”模式将口岸国际物流的“串联作业”优化为“并联作业”,避免了因境内支线船舶船期变动导致申报信息修改等繁琐手续,有效减少企业等待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目前长江流域9个直属海关50个隶属海关已实现全覆盖。
(二)进一步促进外贸新动能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
我们着力抓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跨境电商支撑能力等工作。一是助力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南京海关进一步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今年1—8月累计通关3.4万票,进出口货值约90.2亿美元。深圳、黄埔海关加强协作,创新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服务高精尖商品“口岸直通、抵厂查验”。二是提升跨境电商支撑服务能力。各地扩大跨境电商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应用范围。天津海关支持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已在天津综保区设立“退货中心仓”,退货平均时间由11天缩至5天左右。三是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本样品进出口手续。天津、青岛、济南海关用足减免税政策,积极服务科研及重大项目设备进口,今年1—8月为科技创新项目减免税款分别达到1.17亿元、9617万元和1.59亿元。石家庄、南京等海关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生物医药研发物品“白名单”制度,实现“白名单”项下物品进口不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即可常态化通关。四是支持加工贸易企业信息对接共享。杭州、深圳等海关推进“保税+ERP”智慧化监管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进一步支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我们着力抓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优化跨境金融服务等工作。一是积极培育优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各地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力度。辽宁省支持物流、外贸代理、供应链等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鼓励企业在RCEP等重点境外市场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广州市首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成为首个打通“关—税—汇—清”全链路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大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及应对力度。大连、石家庄等海关加强企业调研,对7338家样本企业开展技贸措施影响调查,提升企业应对主动性和能力。深圳海关成功推动国外修改人工智能、通信基站等领域5部法规19项技术条款,有效助力相关产品出口。三是优化跨境金融服务。重庆市上线跨境金融区块链融资结算应用场景,累计融资结算超345亿元;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较原模式综合资金成本降低超过30%。
(四)进一步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
我们着力抓好智慧海关建设、推进贸易无纸化和相关证书电子化共享、联网核查等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数字化改革助推海关治理能力提升。比如,厦门海关推行“智能云分流”功能,压缩待查验货柜在码头内装卸运输次数,每票待查货物减少流转时间约3小时以上。北京海关打造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数字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智慧监管体系,支持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二是跨境贸易数据互联互通。广州海关实现13个优惠贸易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项下涉及18个国家(地区)的原产地电子信息交换。深圳海关助推原产地电子信息联网建设,与12个协定伙伴国实现证书电子化共享和联网核查;支持深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在政企数据交互、监管部门互助、政府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三是扎实推进贸易无纸化,探索开展海关远程监管。上海推广进口集装箱放货平台应用,今年1—8月,上海港外贸进口提箱区块链换单箱量占比提高至33.6%。河北积极建设智能理货系统,通过对集装箱箱号等自动化管理,实现集装箱无纸化电子化管理。
(五)进一步规范降低进出口环节税费,为企业减负增效。
各地、各有关部门着眼为企业减负增效,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各地加强进出口环节收费监督检查,对符合条件的中欧跨境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内河运输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推广落实境内运费扣减措施。比如,南京、青岛、杭州、济南、合肥、上海、沈阳等海关实现境内运费扣减措施落地,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扣减政策。广东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引导口岸收费主体通过“单一窗口”及时公示。
(六)进一步问需于企,提升广大企业和公众获得感满意度。
我们着力抓好第三方采信、高级认证企业培育、释放主动披露政策红利等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第三方采信,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比如,南京海关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今年1—8月共对46批次、177辆进口汽车实施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二是加大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和便利政策供给力度。厦门出台支持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扩容提质的若干措施。济南海关联合山东省税务局共同打造“税·关信用通”项目,实施高资信企业联合激励,实现出口退税“随报随审”。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海关聚焦“新三样”产业,强化培育“服务链”,加大对“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提供事前信用培育、事中认证实施、事后措施落地的全过程服务。三是进一步释放主动披露政策红利。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地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提升主动披露办理效率。深圳、上海、黄埔海关制定实施主动披露新政宣贯实施方案。南京、厦门、杭州海关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宣传,拓宽政策红利覆盖面。
问答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想请党主任介绍下,海关总署牵头开展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能给这些外贸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感受?
党晓红:谢谢您的提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广大企业是主力军和动力源。海关总署始终坚持“人民海关为人民”,聚焦企业关切,近年来牵头组织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提时效、增动能。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后,主要港口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缩短至2天。又比如,广州、宁波、大连等地跨境电商进口税款电子支付率已超过90%。
二是重融合、强智能。以山东为例,青岛上线9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创新,为7000多家企业办理403.7亿美元的结算和融资业务。济南海关与相关部门联合构建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出口食用菌种质资源出境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重组许可证审批业务链条,实现跨部门协同监管,企业申请仅需“最多跑一次”,即可实现审批至核销的“全程网办”。
三是降成本、促便利。比如,重庆开展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试点,哈萨克斯坦玉米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以转关方式原箱运抵重庆,运输途中不开箱卸货,全程运输时间较此前压缩50%,减少企业通关成本1000元/箱。青岛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关税e贷2.0”信用贷款项目,为进出口企业提升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便利政策供给力度,让守法企业获益。天津海关推动平行进口汽车“两证合一”业务落地,年内预计为企业减少单证申领近15万份。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供给质量。二是聚焦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做深做实“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企业问题清零”等好做法,进一步助力企业拓展市场。三是聚焦增强改革创新系统性,通过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慧口岸”建设,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持续培育发展“硬”实力。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请问广东在促进大湾区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何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便利化创新,是广东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重点举措。主要有两方面创新。
一方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口岸查验模式创新。一是创新人员通关查验模式。推动出入境人员查验模式从“两地两检”“一地两检”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人员只需10秒即可完成珠澳两地边检查验和自助通关,随到、随检、随放。二是创新车辆通关查验模式。在珠海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辆通道,将原先“一站式”手动提交验放升级为自动验放,在不改变边检、海关的验放流程基础上,共享前端查验设备及通关数据,查验效率较以前提升约30%。推动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改造升级,实施“联合一站式”模式,珠澳两地口岸联检部门共享车道信息采集设备,车辆只需停一次,即可同时完成珠澳两地查验。三是创新货物通关查验模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之间经“一线”进出的货物实施备案管理,进一步简化货物申报程序,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另一方面,深化“单一窗口”平台数字赋能创新。依托“单一窗口”建设“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上线粤港澳大湾区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澳车北上”“港车北上”信息系统、粤港和粤澳“一单两报”平台等应用功能,通过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服务大湾区人员、车辆、货物便利往来。
中国海关传媒中心记者:我们了解到,山东制定了《2024年山东省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请问《专项行动方案》有哪些主要特点?下一步,在纵深推进专项行动方面,有什么重点打算?
刘太广:山东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项行动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定了《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效果导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落实“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重要指示要求,推出具体落实措施,已见成效。比如,青岛、济南海关面向黄河流域内陆港,加快复制推广“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铁海E通”等模式,今年1—8月监管海铁直运货物4848箱,平均压减境内综合物流成本20%。
二是突出系统集成。在全面落实国家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基础上,系统推出7方面50项具体措施,其中28项是对国家出台措施的具体化,另外22项是我省的“自选动作”。
三是突出守正创新。首次探索将专项行动由2个试点城市拓展至全省同步实施、一体推进,建立了“1+2+2”工作布局:即1个山东省总体方案,青岛市、济南市2个国家试点城市行动方案,以及青岛海关、济南海关2个实施方案。
四是突出需求导向。深入外贸企业和业务一线调研,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学习借鉴、复制推广典型做法。比如,青岛、济南海关率先开展出口货物“批次检验”改革,帮助企业压缩整体订舱周期20%,每年可为企业减少仓储、压车待时等成本1200万元,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超亿元。
得益于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山东外贸进出口实现质升量稳。今年1—8月,全省进出口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增长5.9%。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国际物流大通道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加强黄河流域口岸协同合作,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由海运向陆运和空运延伸,支持综合运输联网、补网、强链,构建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推动山东省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二是助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通关环境建设。发挥山东口岸区位优势作用,开展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拓展国际分拨、集拼、过境业务,推广“水水智能中转”等转运模式,支持内外贸同船运输。支持邮轮产业发展,探索大型集装箱班轮常态化通航服务保障措施,提高港口通航效率和码头泊位利用率。
三是拓展特色物流通道。打造“上合快线”“齐鲁沿黄专列”等中欧班列特色品牌,推广应用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支持常态化开行中俄全程运输定班专线,推动开通中乌、中吉、中欧等跨境运输新线路。支持中韩(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多式联运整车运输项目常态化运行。
中新社记者:今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0个城市中,广东有广州、深圳和东莞3个城市列入其中,请问这3个城市专项行动有哪些特色做法,目前取得什么成效?
何军:广州、深圳、东莞是外贸大市,进出口贸易额在广东排名前三。在国家口岸办大力支持下,广东以广州、深圳、东莞3个试点城市为引领,在全省范围开展专项行动,先行先试探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广东路径”。今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市分别出台33条、23条和31条地方特色措施,推动提升本地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取得较好成效。
广州率先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进出口企业、货运代理、航空货站、运输公司等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各经营主体间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平台上线后,企业可随时订阅、查询货物通关和物流状态,数据传输速度提升30%,提货速度缩短3小时。截至今年8月底,平台已服务航空物流企业超10万家,累计申报报关单104万票。
深圳创新打造口岸通助企行品牌。实施口岸通关便利度评价,开发“i口岸”小程序收集通关便利度评价问卷,提升问卷收集时效,2024年1—8月收集有效问卷1816份,有效意见建议885个并推动解决。完善拓展政企交流平台,搭建第二届深圳口岸营商环境特邀顾问交流平台,大力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宣讲。
东莞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新模式。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纲要》为抓手,加强香港国际机场与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合作,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通道,实现香港机场安检、打板和收货等核心功能前移东莞,打造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为企业降低约30%物流成本,提升20%物流时效。今年1—8月,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95亿元,总货运量超过9600吨,服务超过1000家企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一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今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成石:今年以来,我们在深化“单一窗口”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截至目前,“单一窗口”共提供24大类889项服务功能,涵盖通关、监管、物流、金融等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着力推动智能辅助申报、企业工作台、“一站式办理”导航等一批智能化便捷服务功能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推动“单一窗口”功能向口岸物流、金融等服务环节拓展,逐步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例如,广州市通过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每年为企业降低通关物流成本1000万元以上。上海市依托“单一窗口”,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近半数上海外贸小微企业使用这项政策性金融工具,从中受益颇多。
三是支持依托“单一窗口”赋能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例如,广东省依托“单一窗口”,建设粤澳、粤港之间“一次录入、两地使用”的“一单两报”功能,目前境外企业录入数据量较过去分别大幅压缩87.5%和100%。广州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在属地查检、核查等业务领域实现17项海关监管业务远程监管,减少海关赴企业等外勤执法近2200人次,深受市场主体欢迎。
四是支持各地依托“单一窗口”实施惠企举措。例如,上海推进更多口岸收费主体通过“单一窗口”公示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并动态更新,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行为。广东依托“单一窗口”落实境内运费扣减等惠企措施,新增并完善“单一窗口”内河运费扣减系统模块,为企业扣减费用提供参考。
五是支持各地丰富“单一窗口”地方特色服务。例如,上海依托“单一窗口”上线物流环节一键算碳功能,引导鼓励企业率先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海南依托“单一窗口”,推动离岛免税行邮税线上支付工作,可线上缴税的银行从4家增至59家。深圳海关拓展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申报功能,企业线上录入、批量导入海关通关单证,减少系统多次对接成本,通过线下流程线上办,减少企业现场办理次数75%。沈阳海关依托辽宁“单一窗口”,建设铁路通关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实现与铁路场站及班列运营平台企业等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有效提升铁路通关物流协同效率。
中国日报记者:前不久,第六届全球AEO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主题是“发挥AEO制度优势,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请问刘主任,在发挥AEO制度优势、提升AEO企业获得感方面,山东专项行动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太广:感谢您的提问。
AEO企业可以享受40个部门给予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可以在与中国海关实现互认的国家及地区享受通关便利。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把AEO高级认证当作一块“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山东省AEO企业530家,今年1—8月贡献进出口值4252.3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9.3%。可以说,AEO企业已成为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们在专项行动中,从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和便利化政策供给力度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
在政策供给上,更加注重精准高效。海关总署《关于增加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促进外贸质升量稳的通知》印发后,山东省第一时间抓好落实。一是抓联合激励。15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固稳提质的若干措施》,推出15条具体举措。二是抓智慧应用。高级认证企业资源开放ERP系统与海关对接的,优先适用“保税+ERP”“互联网+稽核查”模式。三是抓信息共享。开设AEO企业专门服务窗口,在“单一窗口”设置AEO识别标志,向海港、空港和铁路系统提供AEO企业货物识别结果信息,享受船舶优先靠泊、优先安排货物装卸等多项便利。
在企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优中选优。重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进出口总值或纳税总额大的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优质农产品进出口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企业,由省商务厅等部门对企业评估后,形成AEO企业优选推荐库,海关对优选推荐库入围企业优先培育、优先认证。
在培育模式上,更加注重强化数字赋能。通过开展数字化、智慧化培育,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增效,企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接受海关信用培育。比如,济南海关创新构建“AEO孵化中心+辅助系统”双轨式智慧培育模式,建设线上“企业认证智慧培育系统”,建立“资料线上报、海关线上审、意见线上提、问题线上改”的智能化培育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数百万元;在淄博综保区内建成“AEO孵化中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数字影像多点触摸、人机互动等智能化呈现方式,全面解读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实现沉浸式、情景化教学,帮助企业精准直观地理解海关AEO制度。
在精准服务上,更加注重“一企一策”。青岛海关建立企业协调员制度,根据各企业具体经营情况,差异化开展精准认证培育,为154家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通过定制“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方案、“云培育”解读标准、“远程视频检查”、上门服务、“点对点”精准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认证。谢谢!
新华社记者:刚刚党主任在发布时提到,今年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海关积极落实专项行动便利化举措,并因地制宜制定了很多“自选动作”,这些“自选动作”落实情况如何?
党晓红:谢谢您的提问。可以说,各地“自选动作”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效果显著。
一是助推发展平台更开放。比如,山东省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推广新保税展示交易模式,探索开展药食同源商品进口便利化试点。天津海关出台“津关24条”,促进天津高水平对外开放。再比如,在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上,海口海关加大自贸港封关压力测试力度,第一批11项扩区试点政策已落地7项,进口“零关税”货物共207.5亿元,免税39.2亿元。在支持上海合作组织示范区建设上,青岛海关推出12项措施,以开行铁路集装箱冷藏专用车组为例,生鲜食品进出口比传统海运缩短20天以上。
二是推动业态培育更多元。天津推出数字化关税保证保险业务,将原有14种纸质申报材料简化至只需线上提交2种电子申报材料,审批时间由5—7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秒级出单,担保费率由平均3%压缩至1%左右。北京海关积极支持天竺综保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加快办理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手续,相关审批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是推动关企沟通更顺畅。深圳海关建立由114人组成的企业协调队伍,依托“企业一体化诉求响应平台”,为深圳500余家AEO企业提供“一对一”协调服务。厦门海关对辖区进出口值排名前1000位、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全覆盖调研,常态化推动企业“问题清零”。海口海关深化关企沟通联系,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确保100%在48小时内有效回应。南京海关依据报关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按照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措施,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打通关企畅连“最后一公里”。